探索数学特殊人才培养路径 协助拔尖人才走向顶峰

2022-01-14 16:48:42

南京一中是一所具有114年办学历史的百年名校,学校坚持“求真”校训,让学生在“求真知、养真气、做真人”的理念中舒展成长。目前,学校已培育了30多位两院院士,输送了王海滨、梅婷、孟非等大批体育文艺界专业人才,拥有12位特级和正高级教师,6个市级以上名师工作室。2021年5月,在省科协、省教育厅和团省委以及南京市教育局的指导下,与省青科协合作,首开了“院士1课堂”科学类校本课程;2021年6月,会同省工程师学会成立了江苏少年工程院;目前,在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的指导下,南京一中正在探索数学特殊人才早期贯通式培养的可行路径,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为青少年勤学思辨注入科学基因。

培育“有意识、会思考”的科学人才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让他们在肥沃的土壤里生长,就能成人成才,而营造广泛的科学氛围,打造全面普及的科学教育,就是为孩子植入科学基因,让他们成为“有意识、会思考”的人才。近年来,学校科普教育呈现三大趋势。

首先,是打造全学科趋势。许多家长和学生会误解,科学教育是否会与主课冲突,科普教育是否会影响主课学习。事实上,现代教育政策和教育体制逐步呼吁,应在各学科教育中植入科学思维,用科学意识培养全学科人才。例如语文学习中,用科学辩证的思维解读知识点,更有利于学生领悟知识内涵;学习数学时,用理性科学的眼光寻求答案,能探索更多验证方法得到最优解。科学思维助力文化课学习,形成了特色科学教育、文化课学习互为补充,相互融合的良好生态。

然后,是浓郁的科学氛围。科普教育不能仅是高端学校的“试验田”,更应该成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科学氛围的有效手段。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科技资源,避免差异化、区别化教育才能更好地营造科学氛围,良好的科学氛围也能为社会培育更多科技人才。

最后,是要为拔尖人才创造机遇。当前中国人才基数较大,系统化、有章法的普及化教育在尽可能地为学生“补短板”,但拔尖人才的培养要“扬长项”。近年来,南京一中正在探索特殊数学人才早期培养的“求真学堂”,例如共建江苏少年工程院等,这些做法都是在为具有理工兴趣和数学特长的学生,打造“双高协同、双中贯通”的科学成长路径,协助拔尖人才走向顶峰、实现梦想。

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体系

近年来,南京一中积极尝试各种可行路径,让学生们在科学家身边成长,受科学家精神濡染。2021年5月10日,16位两院院士齐聚一中,共同开启南京一中“院士1课堂”。“院士1课堂”是南京一中开设的面向高中生的科学类校本课程,3年将邀请100名院士到校开展100场讲座,在面向高中生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是科学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效融合的一次尝试和探索。目前,“院士1课堂”已办10期,共计4000人次学生现场聆听了科学家的讲座,近20万人次通过线上进行学习。

为提高校本课程质量,自2021年5月以来,南京一中“院士1课堂”已开设的讲座有:欧洲科学院院士周志华《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未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承前启后的嫦娥五号》、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认识我们的宇宙》、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发展智能制造与建设制造强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天问·火星探测之路科普》、欧洲科学院院士王承祥《5G应用与6G展望》等近10讲,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视野,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展了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学校还联合8所顶尖院校,共同研讨联合开展校本课程的事宜,颇有进展、卓有成效,真正做到了科学教育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响应政策高效率。尽管是处在高中阶段,学校依然将“双减”的要求确立为学校工作的重要政策背景、重点工作的确定依据和方向,做到快速响应,积极落实,以“理解-路径-方法”三步走,来调整学生的学习节奏。切实减轻课业压力和负担,增加科学教育、劳动教育、心理教育和身体健康教育需求的教育内容和资源。在家长配合、学业融合、认知整合的思路下办适合的教育,努力开设德智体美劳各类特色课程,让学生从应试化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真正走向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让孩子在“全人”教育中成人成才

南京一中的校园里有一句话:“成全”人、成“全人”、全“成人”,这是南京一中对学生教育的思考和计划,也是规划学生成长路径的一大目标。

“成全”人,是指支持不同先天条件、不同兴趣喜好及擅长不同领域的学生,让学生在全学科覆盖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和热爱,让教育体系覆盖各类不同人才。

成“全人”,是指培养懂学习、热爱生活、注重家庭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引领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升学生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能力。

全“成人”,意味着打造全面有效的科学教育体系,形成务实、有体系、有成效的教学氛围,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学生在校园中全面发展、全面成才、全部成人。

2022年,南京一中希望“院士1课堂”能够完成开设20~30节校本课程的目标,让更多青少年受到科学精神的鼓舞和引领;“江苏少年工程院”集结开营、辐射全省,培育更多具有理工特长的青少年人才;培养数学特殊人才的“求真学堂”将为有特殊数学才能的学生打开一个窗口,为他们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条件和可能。

在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道路上,南京一中将继续“励志力行、共生共长”,培育更多青少年成人成才,为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科协常委、南京一中校长 朱焱)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