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指向“宽信用”

2022-04-08 08:45:04

2022年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态“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政策工具”,我们认为会议重点在于“宽信用”,而非“宽货”,对债市难言利多。

以往降准之前,国常会往往会明确降准

从历史上看,2014年4月、2014年6月、2017年9月、2018年4月、2018年6月、2019年1月、2019年5月、2019年9月、2020年3月、2020年4月、2021年7月、2021年12月等多数降准之前,总理均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场合明确降准,而此次国常会中并未提及降准,而是“再贷款等多种货政策工具”。

从国常会正文看,此次的三点具体措施均为再贷款等宽信用措施,也与降准降息关系不大。

2月以来,降准降息的窗口很多(俄乌冲突、股市波动、地产疲软、多地疫情反复、金融委表态货政策要主动应对、节假日等),但为何到目前为止没有降准降息?我们猜测,可能存在一些市场低估的制约因素。

“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指向“宽信用”

国务院常务会议“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政策工具”的下一句是“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按照2022年2月《货政策执行报告》的解释,“这些结构政策工具在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总量稳定增长”,表明“总量与结构”指的是“信贷总量”与“信贷结构”。

从当前经济的堵点来讲,我们需要的是宽信用主体。此次国常会明确了支农支小、普惠小微、新市民、保障住房、重点项目建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创新、普惠养老等一系列宽信用主体,有助于社融存量增速重回上行,稳定当前经济。

债市警惕调整风险

我们认为,此次国常会与2022年1月18日刘国强副行长讲话类似,均指向“宽信用”,并非普遍认为的“宽货”。

再贷款作为一种基础货补充方式,客观上降低了降准的可能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市场对“宽货”预期高涨,然而政策重点在“宽信用”之时,往往对应“债市卖点”。

我们无法排除4月降准降息的可能。如果“降准+降LPR”,参考2019年9月,对债市并非利多;如果降OMO、MLF,则大概率是针对短期疫情冲击的一次、临时降息,难以成为连续降息,仍然是债市的卖点而非买点。

2022年4月是美联储加息过程中难得的空窗期,如果4月降息仍然落空,则表明本轮稳增长的重心并非“宽货”,而是“宽信用、宽财政、松地产”,对债市构成调整压力。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