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扎稳打,构筑壁垒 青云QingCloud于云计算激烈竞争中破局而出

2021-03-01 15:30:00

云计算竞争激烈,巨头倾轧下,如何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作为快速发展,极具特色的混合云先行者与领导者,青云QingCloud (qingcloud.com)的生存之道,值得复盘。

在很多玩家都在公有云与私有云间二选一时,青云QingCloud面世初期就决定“脚踏两只船”,成为最早同时布局公有云与私有云的玩家。在私有云领域,青云QingCloud成为头部玩家:与华为、新华三、浪潮等并列。

随着行业和企业对上云需求的日益精分,云计算的发展确实走向了“混合”: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托管云、边缘计算,都各有场景,很多企业同时有着多种云服务需求。根据研究公司MarketandMarkets报道,2021年混合云市场预计将达到917.4亿美元。如果预测准确,2016年到2021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2.5%。混合云成大势所趋,而在这一趋势背景下,作为唯一一家公、私、混、托一体化架构的青云QingCloud具有天生优势,可提供具备一致使用体验并可统一运维管理的一体化混合云架构,为用户构建混合云战略提供体系化、工程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与技术支持。大量案例也证明了青云 QingCloud 混合云的能力与可靠性,比如为华润创业、量化派、环球网等知名企业的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与技术支持。

混合云的核心诉求是为不同的业务负载选择合适的基础设施,同时更强调对基础设施差异性的屏蔽。从业务角度来看,企业有的业务负载敏感性强、合规性要求高,需要从基础设施层面保障可控性和物理隔离;而面向互联网的敏态业务有着高并发的特点,更需要公有云的弹性和敏捷性。这就构成了一种典型的混合云需求场景。然而如果不能通过统一架构交付统一体验,企业将面临着公有云和私有云基础设施之间巨大的差异性,为应用层带来开发、部署、运行和管理的巨大复杂度,也为数据的流动与集中造成障碍。

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云厂商面临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二选一问题,并非是商业层面的抉择,根本上还是技术架构决定的。公有云要求云平台具备无限扩展和自动运维的能力,私有云要求云平台能够最小规模软件化交付,当客户产生混合云需求的时候,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还要无缝打通,面向应用交付统一的平台功能与运行环境,面向企业运维人员交付统一的使用体验。“无限扩展 + 最小规模交付”这两个要求同时满足考验着厂商对云和IT本质的深刻理解,只能在云平台架构设计之初便通盘考虑进行设计,同时也画出了一条技术能力的分水岭。我们常见超大公有云平台无法实现私有云的产品化交付,也常见私有云产品无法实现超大规模部署和无限扩容,原因正是在此。

可以说,青云QingCloud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正是因为在一开始就在技术积累和架构设计上给自己争取了“可公可私、公私一体”的自由。

Gartner对企业基础设施架构演进的归纳分为几个阶段:虚拟化、融合架构、基于硬件的超融合、基于软件的超融合、微服务,与由硬件厂商演进到虚拟化和超融合的路径不同,QingCloud的云平台从本质上便是由软件定义的IT基础设施平台。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存储(SDS),软件定义趋势体现了企业摆脱硬件束缚、希望获取更大的灵活性、控制力和敏捷性的需求。青云QingCloud将软件定义的IT能力从云平台透传出来,很早便实现了在软件定义存储和软件定义网络上的战略布局。

QingStor是青云QingCloud 的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在2018年Q4已跻身SDS核心厂商,其中QingStor对象存储和QingStor NeonSAN分列对象存储、块存储市场第四季度第六名。

青云QingCloud也是国内最早做SDN产品的玩家, 2013年7月正式上线起就将SDN/NFV 1.0技术融入核心产品,也是全球首家将SDN/NFV技术商用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青云QingCloud可以用软件的方式交付复杂的广域网服务,率先实现在公有云上交付图形化自助服务能力的SD-WAN,支持客户分钟级构建企业专属广域网。

青立方超融合系统更是完全基于软件定义的超融合3.0产品,因其完整的云平台交付能力快速跻身超融合核心品牌阵营,并入选英特尔精选解决方案。

软件定义一切的路线,青云QingCloud凭借前瞻的云服务理念和领先的技术迅速占领市场,形成软件定义的产品体系的合围之势。

在云计算巨头们凭借着资源、资金和品牌优势快速攻城略地时,其他玩家要想夹缝生存就要选对路线,只紧盯某个领域与巨头硬碰硬并不现实,反而是押注代表着未来的路线稳扎稳打,在巨头快速跑马圈地做规模的同时,悄然构建自己的壁垒,做深做重做精,青云QingCloud的路线逻辑正是如此。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