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票据创新:发展专业化票据经济市场

2020-02-29 15:28:46

来源:承兑汇票交易云 融资线

票据市场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未来如何通过发展与创新,增强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和化解风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明确票据业务发展的全功能定位和目标

票据是一种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它不仅可以在商品交易中发挥其支付功能,也可以通过票据背书、承兑、贴现、质押等方式发挥其信用、融资和调控功能,服务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它还可以通过票据衍生产品及证券化、资管等创新,发挥其交易和投资功能,服务于金融市场。

商业汇票的全功能作用既体现在不同的方式上,也综合反映在它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

它的功能作用是伴随着产品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金融经济而不断地被挖掘而释放能量的。从早期乃至山西票号的汇兑功能至民国时期的承兑贴现重贴现的支付融资功能,再发展到解放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支付、融资、调控功能以及票交所时代的交易投资功能。

从古代、近代、现代几千年尤其是近二百年的票据发展史来看,无不体现这种古老而又基础的金融工具不可替代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所以说,如果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的话,那么商业汇票特别是电子商业汇票就是发展信用经济最好的金融工具。我们务必要利用好、发挥好它的全生命周期的功能作用。

票据业务发展目标是通过发展和创新,健全票据市场框架体系,完善票据市场、丰富参与主体、打造票据产品体系,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

推动票据供给侧改革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01、发挥票据承兑、直贴、再贴现服务实体经济作用

一是发展承兑业务为实体经济支付结算提供便利。票据本身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特别是经银行承兑后的票据具有信用增级、延期支付和背书转让等优势,成功满足了企业间的短期资金支付需求。

对于卖方而言,接受票据支付货款,既可以增加销售额,提高市场竞争力,也能获得购销金额一定比例的商业折扣等优惠条件,同时持有的票据也可以转让支付或者贴现获得融资

对于买方,通过使用票据支付货款,减少对营运资金的占用,相对于贷款融资可以降低财务费用。因此,票据承兑业务既可以加快市场上的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又可有效促进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

二是发展贴现业务为实体经济提供便捷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相对于普通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具有低风险业务特征,银行办理业务流程短、环节少、时间快、所需业务资料少、审批通过率高等便捷性,可以帮助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来快速实现短期融资需要。

由于票据贴现利率一般低于同期贷款费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三是发展再贴现业务有效促进中央银行对实体经济进行“滴灌”。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对传导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02、促进企业、“一带一路”、“三农”、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等发展

一是票据业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渠道

银行承兑汇票所具有的银行信用、放款速度快等特点,对解决我国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作用。票据已然成为企业获取银行资金和信用支持的重要渠道。应该加快推进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票据化和应收账款票据化,可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服务“一带一路”贸易往来。“一带一路”战略促使沿线国家和我国经济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在大量的经贸往来中将产生大量的物流、资金流,需要便捷的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予以支撑。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推进,以人民币记价的票据也将逐步走向国际化,无论在生产、销售、贸易还是在流通、融资等环节都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物流贸易带来极大便利。

三是落实和促进“三农”金融、普惠金融、小微,绿色金融等发展。票据市场是一个“下接地气,上可通天”的跨市场业务,一端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一端连接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普惠、绿色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03、发挥供应链、产业链、贸易链票据融资作用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连成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产业链是以供应链为基础,贸易链是供应链的细化和补充。

对大中型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批发企业而言,围绕其经营的上下游客户一般会在几十户至上百户;而对于大型集团客户来说,其客户可能多达几百户,其支付结算业务量相对较大,通过票据结算一方面更便捷、接受度高,可以加速资金流转,促进贸易往来,减少对现金流的依赖.

另一方面可通过相互授信和共识,利用商票的流转减少融资成本,促进关联企业间的往来,进而为经济下行期的制造业寻求更多出路,并以此服务与带动经济转型发展。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