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在京大学生志愿者
社区(村)报道开展暑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方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志愿服务精神蔚然成风,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团委发出倡议:
按照自愿原则,鼓励在京大学生利用暑期,在模范遵守防控要求、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立足北京、就近就便到居住地社区(村)报到,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开展志愿服务,共同守护健康、保护家园,贡献青春力量。
一、报到方式
报到方式采取个人报到的形式。
鼓励在京大学生志愿者个人到居住地社区(村)报到登记,按照社区(村)统一安排开展志愿服务。
二、服务内容
到社区(村)报到的学生志愿者,可在学校与所报到社区(村)的统一安排下,参与疫情防控辅助、群众生活服务、环境卫生治理、垃圾分类宣传、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疏导、战疫故事宣讲等各类志愿服务工作。
重点内容:“青春助力文明行”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号召同学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首都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发挥知识优势和专业特长,用自己火热的青春力行提升对首都社会治理工作的贡献度。
1、“桶前值守”专项行动
在京学生可作为志愿者回原报到的社区(村)或就近就便选择社区(村)报到参与“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加入该社区(村)青年志愿服务队参与完成“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通过“看桶”“守桶”“护桶”,有效劝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推动社区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志愿者要正确认领点位,接受相关培训,按照规定要求和时长现场做好分类监督、文明引导、违规劝导并积极带动家人亲友参与垃圾分类。
2、“文明倡议”专项行动
在京学生要充分利用好社区橱窗、大屏、宣传车等各类生活平台,制作宣传海报和知识普及传单,走街入户进行“接地气”宣传。
3、“献智社区”专项行动
学生们可以将所学科学知识应用到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中去,发挥聪明才智,在分类识别、运输统筹、标识设计、心理引导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社区垃圾分类提供智慧化方案。
三、志愿福利
1、志愿者完成服务工作后,由报到社区(村)提供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证明,通过志愿北京平台予以认定并记录。
2、学院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及其典型事迹择优推荐进行宣传报道,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0小时的志愿者,可以在学校和学院志愿服务评优中优先考虑。
四、报名方式
同学们可通过“志愿北京”微信小程序或“志愿北京”网站开展参加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
(一)使用“志愿北京”微信小程序
1、打开“志愿北京”微信小程序,点击“加入项目”,搜索就近的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发布的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点击“我要报名”,可选择“免登录快捷报名”或者“登陆后报名”。
2、第一种方式:免登录快捷报名
若您选择“免登录快捷报名”,则输入证件号码或扫描志愿者二维码可进行报名,等待项目录用。
第二种方式:登录后报名
若您选择“登录后报名”,则先登录志愿者账号,再点击“我要报名”,选择岗位后,等待项目录用。
(二)使用“志愿北京”网站
1、志愿者在“志愿北京”网站直接登录账号。
2、进入“志愿北京”网站首页,点击导航栏“志愿项目”,搜索就近的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发布的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点击“我要报名”,等待项目录用。
为方便后期统计志愿时长、宣传报到等工作,请参加志愿活动的同学扫左侧二维码入群并填写问卷星。若群二维码过期仅填写问卷星即可,届时会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拉您入群。
五、“神器”推荐
北京市城管委联合歌华有线推出的垃圾分类查询小程序“北京市垃圾分类宝典”,让垃圾分类简单可行。
长按下方小程序码便可进入宝典。它不仅支持文字搜索,更是支持拍照和语音识别,随手可查垃圾类别、如何投放,还不赶快尝试一下?
资环学院和地信国际学院学生新闻中心
文案 | 杨斯文
编辑 | 王子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