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孪生城市落地实施 技术打造公共服务升级

2020-01-02 09:03:32

——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新型智慧城市的关系图

一、背景说明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向社会公布,第八章第四节提出“同步建设数字城市”,明确“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2018年底到2019年初,短短五个月波音737-MAX8机型接连两次出现坠毁事故,以及法国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被焚毁,引起人们对数字孪生技术的关注。如果能为物理世界找到一个数字映射,能让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被诊断、被预测、被提前决策处理,将会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同时Gartner认为2019年数字孪生技术处于期望膨胀期顶峰,将在未来5年将产生破坏性创新。 2019年10月,中国信通院再次牵头,联合业界发布《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2019年)》,聚焦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要素之核心平台、关键技术和典型场景,旨在细化技术方案,推进数字孪生城市落地实施。 二、数字孪生技术 新型测绘,快速采集地理信息。海洋和陆地、地上和地下、室内和室外、二维和三维、时间和空间,都能反映在一张“地图”上。

标识感知,实时“读写”真实城市。“身份证”不再属于每个人拥有,每个微小的物体也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并且这种“身份证”还能将个体的状态、位置、事件等情况全部翻译成实时的数据。

协同计算,高效处理海量数据。万物互联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对计算能力的配套要求越来越高,就好比十年间电商订单的海量增长,物流能力也完成了大型的中心物流基地、中型的配送站和小型的物流网点,以及家门口的物流柜等一体化协同体系。

全要素表达,精准“描绘”城市前世今生。一方面,从二维到三维,更立体更真实,从三维到四维,可按时间还原;另一方面,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体本身,更重要的是个体与个体的关系,是逻辑演化更是社会属性。

模拟仿真,在数据世界推演城市运行态势。“如果真有‘如果’”,我们也确实正在往那一步走,也许这就是破坏性创新野蛮生长的开始。

深度学习,推动城市自我学习智慧成长。试想一下“千人千面”不再说的是电商购买的推荐广告,而是每个人看到的城市信息、生活中的城市服务、感受到的城市关系,那是不是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时空维度。

三、智慧城市场景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数字孪生技术能对城市规划仿真,形成全局最优决策;

“让数据说话,让数据决策,展现数据之美”。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城市建设管理,项目进度可视化管控;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城市常态管理,“一盘棋”综合治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监控摄像头到交通信号灯的距离”。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交通信号仿真,最大化道路通行效能;

“应急处置能力,守住城市最后一道安全防线”。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应急演练仿真,应急预案更加贴近实战;

“安全是第一生产力”。数字孪生技术强化公共安全防范,让“雪亮”更加“明亮”;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公共服务升级,感同身受的体验。

四、总结 数字孪生城市是新型智慧城市的“起点”

数字孪生城市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

数字孪生技术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体系和路径”

数字孪生技术将重塑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生态和治理规则”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