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引领中国"芯"发展

2020-08-27 10:36:26

自从半导体行业经历了重重打压,业界对于“中国芯”的“执念”越来越深,自主研发成为了现如今的主基调。数据显示,中国芯片的需求量达到了全球的60%,但国内自产比例却只有13%,特别是产业链的许多环节都存在一定的缺口。

这不仅敲响了行业人士的“警钟”,国家层面也不断推出相关政策利好行业,大力促进电子技术发展。特别是国务院日前推出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足足40条政策措施也让德媒称之为“历史之最”。

作为“电子底蕴”深厚的成都,现在已有27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全市拥有1400亿规上企业,在2019年规上营收达到了8400亿元,同比增长17%,位居中西地区第一。

此前专家分析,2015年-2025年是中国芯片发展的“黄金十年”,四川省缘何取得如此成绩?21ic中国电子网记者连线了成都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秘书长贾晓钦,揭秘协会在背后的努力。

中国芯该如何发展

半导体产品主要分为4类,包括光电器件、半导体传感器、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其中大约有八成半导体产品是集成电路,半导体的生产主要分为设计、制造和封测三大流程。这便引申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产业链。

事实上,任何产业都脱离不开上、中、下游企业间的协同作战,然而半导体流程复杂,越精尖的技术涉及的厂商就越多。

因此,产业间沟通需要一个媒介和平台,“中国芯”同样需要这样的垂直合作机会。对此,之前清华大学王志华教授曾给出抢占存量市场的建议,即丰富公司的产品链,加强技术合作和存量市场产品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是一项研发耗费巨大的行业。就拿众所周知的半导体巨头英特尔来说,在去年的研发投入是134亿美元,占到营业收入的19%;另外,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是人才,“芯片后浪”正在奔涌在半导体先驱创造的“沃土”之上。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产学研。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中国芯”的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需要正视的就是半导体设计软件和设备的空缺,在技术升级的进程中对于二者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半导体设备具有高门槛的特性,半导体市场发展遵循着高度集中靠拢的趋势,通过发展历史来看,全球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三次产业迁移,领军企业发生了多次的改变。

因此,“中国芯”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研发和创新,赶上进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需要的是产学研一体,一方面持续加强研发进度,另一方面培养“芯片后浪”继续研发。数据显示,集成电路领域毕业生占本届毕业生2.6%,人才培养与技术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中国芯”发展的保障力量。同样,产学研沟通也需要一个媒介和平台。

对此,王志华教授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加强研发投入,进入创新时代,而应用需求是创新的源泉,长期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产业链和产学研的产业交流都需要依托媒介和平台,而成都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下文简称“协会”)便是连接两者的桥梁。当然,协会所做的并不止这些……

成都是怎么发展中国芯的

目前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如何了?贾晓钦告诉记者,协会自2013年成立至今持续服务电子信息企业,亲眼见证了成都市电子信息行业迅猛发展,形成了研发、材料、元器件、芯片、教育、软件与信息服务的一整套产业。产业结构相对均衡,其中产品制造业占比46.6%,软件业务占比42%,电子服务业占比11.4%,最新获得了国家薪火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网络视频产业基地、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贾晓钦为记者介绍,协会主要从三方面促进电子产业的交流和发展:

01.

从企业上来讲

第一,协会积极对外宣传成都良好的营商环境、产业政策,招募或拓宽有意愿合作或落地的电子信息企业,填补产业链空缺,增强合作;

第二,充分发挥协会沟通桥梁的作用,企业向协会反映遇到的困难或存在的问题,协会尽量利用平台优势进行解决,对于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协会向政府发声表述,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协会也第一时间向企业宣贯政府的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共同推进更好的营商环境的建设;打造一个更好的产业环境;

第三,促进企业间的交流,推动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和发展,为市场开拓创造更好的条件。带领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拓展国内外市场,承接政府的中大型会议和活动,搭建更多交流的平台让企业之间增进了解。

02.

从教育上来讲

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成都本身拥有众多高级学府,诸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工业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东软学院、中科院光电所、中科院计算机所、十所、二十九所和三十所等多家涉及电子信息相关的高校院所;另一方面,协会非常重视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协会对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能工人现状进行了专门的调研,高新区根据调研报告拟定了专门针对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的专项政策。她表示,今年协会积极响应国家和市区对技能人才提升的政策落实,帮助企业推进新型学徒制建设。

03.

从研究上来讲

搭建好产学研合作与交流平台,利用成都的高校院所资源,推进企业、学校和研究所的深度合作,组织高校院所和企业进行技术交流、项目合作和成果转化。

举例子来说,这几年协会促成天邑康和与西南交大在4G项目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推进天奥科技分别与电子科大和成都工业学院在北斗导航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三零瑞通与电子科大在安全耳机项目、三零嘉威与电子科大在集成电路领域开展合作等。

贾晓钦表示,成都电子信息的配套环节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协会主要通过两个方向进一步推动配套提升:一方面,利用已有配套企业资源,帮助他们拓展市场宣传,对接市场需求,促进他们降低成本、提升工艺、扩大产能,增强本地配套服务;另一方面,对产业链缺失或不足环节,尽量拓宽渠道,招引外地企业落户成都,填补缺口及不足。

行业的规模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制定。标准不仅是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也包括省、市级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贾晓钦告诉记者,制定电子信息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是协会今年工作的重点,最近,协会正在与中国联通(成都)、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天邑康和、迈普通信技术、和芯微等十余家企业制定远程智慧医疗和Wi-Fi 6通讯质量这两个省级、市级地方标准。

未来几年如何发展

《中国制造2025》报告中提出要求,至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这意味着到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占世界的35%。

那么成都的目标是什么?贾晓钦介绍表示,2018年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对《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讨论稿)》进行了部署。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2019年成都市电子信息规上营业收入为8400亿,距离2020年的万亿目标近在咫尺。疫情以来,大家都牵挂着万亿目标能否按时实现。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在良好的疫情防护措施下,成都一些电子信息企业反而实现逆势增长。以高新区为例,今年上半年高新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比例同比增长6%左右。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类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619.28亿元,同比增长15.33%;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30.27亿元,同比增长15.45%。贾晓钦分析表示,虽然疫情导致外贸受到部分影响,但诸如光模块、医疗健康产品、扫地机器人、消毒设备等企业在疫情中意外得到了发展,拓展了市场。还有一些跨国集团因为其他国家的工厂受疫情影响停滞不产,产能朝成都的工厂倾斜,也促使产值得到较大提升。

对于未来规划上,协会继续以推进和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的配套服务为目标,加强成德眉资四城一体化配套发展,并继续扩大到绵阳、遂宁、宜宾、南充等省内城市,促进成渝双城配套合作,进一步辐射到更远的地域范围。目前配套的不足和缺口仍然存在,需要多地的协作配套和政策支持,持续提升本地产品配套服务的占比,进一步推动5G+智慧医疗、5G+无人机、5G+VR等场景应用,促进5G技术发展,贾晓钦如是说。

对于成都本土化中国“芯”方面,贾晓钦为记者介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都的优势是高校院所资源丰富,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上占了先机,并且成都现有的集成电路企业发展早、基础比较扎实,拥有相应的代工厂(海威华芯)、封装(成都士兰微、宇芯半导体)、IC设计公司(芯原、澜至)等。从引领本土化发展来说,围绕成都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产品,协会帮助搭建线上线下平台进行产品推广,促进相关产品国产化的替代,开拓本土市场和需求;在核心技术方面如IP方案提供商和芯微电子这样的本土企业,加大宣传,进一步拓宽市场。

目前国际形势比较严峻,国家正在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成都亦如此。集成电路作为“三高产业”,即高知识密集、高资本密集、高技术密集产业,绝非一蹴而就能实现超越的,成都已有设计、封装和制造的各个环节是比较牢靠的,相信在未来五年成都会从砷化镓(GaAs)、磷化铟(lnP)第二代半导体到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第三代半导体实现创新突破。

贾晓钦强调,为了中国芯的发展,成都市一直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7月底才刚重磅出台了《成都市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加快培育我市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推动我市集成电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行此处,就引出协会的另一项重要成果——展会。根据贾晓钦的介绍,国外会议展览方面,自2016年起,协会便带领企业出国参展至今持续4年,累计带领100余家企业在在国外的通讯展和消费展上大展身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国际市场的拓展。尤其自豪的是,这些参展企业百分之六十左右为中小企业。国际市场的拓展加大了成都作为内陆城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升技术、优化产品和全世界的同行PK的信心。

据了解,“2020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在2020年8月25日-27日如火如荼地召开。贾晓钦强调,今年协会在电子展上搭建近300平米的特装展区,集成了展示了优秀的电子信息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成果。

本届大会参展商阵容强大,在20000平米的场馆里,600家优质展商、20000名专业观众共同探讨电子这一话题。六大主题展区几乎覆盖了整个产业和聚焦热点,包括5G和大数据、智能制造、智能终端、基础电子、集成电路、测试测量。当然,少不了的便是演讲和活动,这次博览会为我们提供了30多场干货满满的大会论坛活动,是想要学习交流讨论业界人士的“福音”。

其中,最令人期待的除了展商和大会论坛活动以外,还是可以在产业链中所有厂商齐聚一堂的环境下,共商“中国芯”这一话题。从6号馆,走到7号馆,既能了解到目前电子产业发展的现状,也能看到令人惊喜的创新以及一个个为“中国芯”奋斗的面孔。

记者认为,中国“芯”正在逐步迈向新纪元,半导体企业也正如春笋般不断给人带来新的惊喜。作为“电子底蕴”深厚的成都,正在以全新的创新姿态逐渐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来源:21ic中国电子网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