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持续高于经济总体

2020-03-03 11:08:3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国家信息中心

“十三五”以来,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规模不断壮大、重点领域增长强劲、要素高效集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以及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等鲜明特征,充分发挥了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在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与挑战,如产业核心技术能力不足、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融资难、新业态发展遇阻、创新人才缺口较大、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以及企业出现盲目扩张现象等。下一步,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并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继续推动产业壮大发展,力争顺利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十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日益成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十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增速持续高于经济总体,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方面,2015-2018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1%,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全国总体工业增加值3.8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7.7%,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全国工业总体1.7个百分点。服务业方面,2015-2018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15.7%,高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体 3.7个百分点。2019年1-7月,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 12.2%,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全国服务业企业总体2.6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信心强劲。国家信息中心“千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十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景气指数始终维持在较为景气区间以上,企业普遍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发展信心,有效支撑了经济的平稳发展。2018年末,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仍高达146.6,处于“十三五”以来较高水平区间,而同期国家统计局调查的整体企业家信心指数仅为121.3。

企业营利能力突出。“十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产业营利能力也同步提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上市公司数据显示,2015-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平均利润率达到 7.7%,高于上市公司总体(非金融类)1个百分点。2019年以来,在总体经济利润状况不佳的背景下,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利润率达到8.0%,高于历史平均值,也持续高于同期上市公司总体(非金融类)利润率水平。

头部企业大量涌现。“十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规模及实力均实现质的提升,有效发挥了对重点产业领域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2018 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占有27个席位,数量较2015年增加9个。国家信息中心对上市公司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截至 2018年底,A 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5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上市公司总体的42.5%,较2015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其中,营收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达到75家,较2015年增加135家,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总数的比重由2015年的6.5%提升到8.9%,头部企业规模及质量持续提升的同时,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产业成为投资热土。“十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社会资金关注及投入重点。2018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万亿元,2015-2018年,投资额年均增速为9.3%,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2.2个百分点。此外,2016-2018年共有35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A股融资上市,共募资2193亿元,占同期A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募资总额的42.4%。同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获得风险资本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约占风险资本总投资额的9成。

国际化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通过双向开放和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取得显著成效。产品出口方面,2015-201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金额年均增长4.5%,高于同期总体1.5个百分点,201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金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达30%,较2015年提升1.2个百分点。国际标准输出方面,中国已经成为5G标准的主导国家,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成为中国引领世界标准的重要案例,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也在走向世界。引入全球创新资源方面,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约为900亿元,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10.2%,较2015年提高2.7个百分点。同时,通过收购海外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快速提升企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如美的收购德国库卡,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收购瑞士先正达,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意大利 AEN(燃气轮机企业),中航工业收购奥地利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公司以及美国西锐(全球领先小型飞机制造商),腾讯收购 Supercell、Riot 等具有知名产品的国际游戏公司。

重点领域激发新动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引领发展。2015-2018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达12.2%,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7.9万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的半壁江山。2015-201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软件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10.1%和13.6%。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生产能力取得突破性发展,2018年两者生产规模较“十二五”期末分别提升60.0%和91.1%。2018年,中国手机、计算机、彩电产量分 别达18亿部、3亿台及2亿台,产量分别约占全球总产量的90%、90%和70%,均稳居全球首位。产业发展普惠于民,2018年,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93.6%,规模较“十二五”期末提升36.6个百分点;4G用户数达11.7亿户,较“十二五”期末增长203.1%;光纤接入用户数达3.68亿户,较“十二五”期末增长206.7% 。

生物产业创新步伐加快。2015-2018年生物产业年均增速为11.5%。2018年,生物产业重点行业主营 业务收入达2.78万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4万亿元。创新型药物研发能力较“十二五”期间明显提升,201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通过的新药达106个,包含关黄母颗粒、金蓉颗粒2个新中药复方制剂,以及9个1类创新药和67个进口原研药等。此外,PET-CT等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化产品实现从无到有,干细胞治疗、基因测序等前沿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目前我国自主基因测序能力已居世界第一。

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亮点纷呈。2018年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产业重点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分别达1.4万亿元和2985亿元,2015-2018年年均增速分别为7.0%和11.1% 。航空装备实现重大突破,自主研发制造的C919大飞机实现首飞,ARJ21实现商业化运营。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生产能力与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国内导航产业总体产值近3000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加70.9%,其中北斗导航产业总体产值已超830亿元。辽宁号航母、蛟龙号深潜器、“造岛神器”天鲸号挖泥船均已投入使用,中国海工装备接单量稳居世界第一。高铁装备制造能力和运营能力世界领先,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千米,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位居世界第一。同装备制造配套的新材料供应和创新能力得到稳步提升,特种轻质合金材料、高温合金材料、半导体材料、核电装备材料、动力电池材料、超导材料、金属3D打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均有所突破,一批新材料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绿色低碳产业成效显著。2018年,绿色低碳产业重点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1.8万亿元,2015-2018年年均增速超7%。新能源方面,2018年新能源重点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9215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19.6% ;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7.7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0.7% ;光伏发电、风电、核电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1.75亿千瓦、1.84亿千瓦和0.47亿千瓦,装机量较“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304.4%、40.3%和64.4%;核电机组数量自2015 年底的28台增至2018年底的44台,增长57.1%。太阳能、风能发电装机量稳居全球第一。节能环保方面,2018年节能环保重点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7522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11.0%;节能服务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2018年产业总产值达4774亿元,同比增长15.1%,较“十二五”期末增长52.7%。新能源汽车方面,2018年产销量达125.6万辆,较“十二五”期末增长2.8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数字创意产业生机勃勃。2018年,数字创意产业重点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7152亿元,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nlity,AR)、全息显示、高清显示等应用范围快速扩大,大幅提升了创意内容的表现力,催生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以来,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收入规模为8330.78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89.2%。2018 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2464亿元,同比增长4.6%,较“十二五”期末增长71.6%。截至2018年底,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32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2.1%,较“十二五”期末增长近1.4亿人;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1亿人,占手机网民的50.2%。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600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38.4%。

(本文节选自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20》)

来源:2020年2月18日期《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编辑:艾丽

审核:赵涵

关闭
精彩放送